Liang Zhang

Press Features

详细内容

指挥家张亮致敬永恒的柴可夫斯基,激情奏响2023华美乐章

时间:2023-03-04     【转载】

浪漫主义音乐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珍宝。“俄罗斯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将俄国民族音乐的特色提炼出来并推向国际,甚至对我国古典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影响。可以说,是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

在柴可夫斯基大师逝世130周年之际,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国家一级指挥张亮先生于3月4日晚,携上海爱乐乐团,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陈响带领现场的观众一起,从老柴早期代表作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到中期写就的唯一一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再以巅峰绝唱《第六交响曲“悲怆”》收尾,沿着老柴的创作轨迹,踏上「探索俄罗斯」的旅途。


开场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80年最终版)以莎士比亚同名戏剧为题材,创作于1869年末,1870年和1880年两次修改后定稿。《罗密欧与朱丽叶》记述的是十四世纪意大利北部维罗纳发生的悲剧性事件。这部作品深刻赞颂了爱情的美好和忠诚,严峻批判了中世纪社会对人的情感的无情压制。作品以奏鸣曲形式写成,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之间的斗争和两家情侣相互之间的柔情浪漫都是靠奏鸣曲式来展现的,而且形成强烈对比,用音乐再现了莎士比亚不朽剧作的形象。

乐曲的引子由单簧管和大管奏出缓慢悲怨的圣咏旋律开始,弦乐随后也加入并伴有竖琴的拨奏,紧张而期待的气氛暗示着不祥的预兆。上海爱乐乐团在张亮的指挥下,将象征“宿仇”的街头斗争与代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崇高爱情演绎恰如其分。指挥家张亮对于音响的调配颇具匠心,注重走句重音的勾勒与弱奏部分的铺垫,并适当强调了音乐的戏剧性,诗情画意的爱情主题温婉缠绵。


1678025950301385.jpg


上半场的又一重头戏便是众所期待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他继《第四交响曲》和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之后的精心巨作。由于此曲不但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绚丽的现代演奏技巧,还将民族民间音乐的形象给予高度的艺术体现和典型化,以风格新颖、独树一帜吸引了各国广大音乐观众,被后人推崇为与贝多芬、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相互媲美的伟大作品。

本次由指挥家张亮执棒上海爱乐,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陈响主奏。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含有俄罗斯民谣的民族色彩。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充满热情而激越的情感,孤寂的情调,处处动人心魄。从第二乐章的浓墨重彩梦幻般抒情到第三乐章跌宕入世喧闹的戏剧性,其中一些音调具有不同寻常的戏剧性和深刻感人的抒情性。指挥家张亮从容不迫地牵引着乐队全奏时的辉煌主题,裹挟着一股增长的能量。张亮对于乐队的控制注重结构和韵律、乐队在气口的把握和敏感度上做了文章,既恰如其分,又对于独奏小提琴有较强的支撑作品。

直到上半场结束,座无虚席的音乐厅,全场掌声雷动、喝彩不绝。


1678026051763661.jpg


音乐会下半场是柴可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作于1893年2月至9月期间,是被称为《悲剧三部曲》的交响曲中的最后一部,也是柴可夫斯基带有总结性的代表作,是他全部创作活动的终结。柴可夫斯基曾说他“把整个心灵都放进这部交响曲”,作品特别深刻而有力地体现了个人的苦难和斗争,愤怒的抗议,以及对幸福、欢乐和爱情的热烈探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世界的悲哀感受。

乐章的引子由大管和低音提琴平静地奏出,显得既肃穆又阴沉,有一种确定无疑的悲伤感。张亮依然出色地展现出对乐队绝佳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调配能力。第一乐章最终在非常平静而悲戚的气氛中结束,进入第二乐章抒情优的快板,乐队在张亮翩翩风情的鼓舞下,音色格外明亮优美。坚定又豪迈、倔强有力而带有悲壮感的第三乐章,在管乐的行进时的烘托下极富张力,速度的控制也十分出色。末乐章张亮凝目发力,在呐喊和叹息中反复搅动的乐思,又如喷涌过后的岩浆逐渐冷却,随着葬礼一起消沉。当最后一个长音消逝在黑暗中,张亮站立许久,方从乐思中走出。


技术支持: 宜春龙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