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 Zhang

Press Features

详细内容

张亮执棒上海爱乐 奏响“魅力法兰西”之夜

5月东艺那场浪漫又辉煌的《管风琴之夜》犹在耳畔,昨晚,著名青年指挥家、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张亮先生领衔上海爱乐乐团,携手著名钢琴演奏家薛颖佳,强强联手,在上交音乐厅以多个维度呈现给乐迷朋友们一场《魅力法兰西》之夜。乐迷们现场沉浸在万圣夜热闹、激扬的《骷髅之舞》,倾听圣-桑继承法国传统音乐优雅、严谨风格的《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感受肖松多愁善感又不失甜美的《降B大调交响曲》。


1.jpg


圣-桑的作品数量众多,对法国乐坛及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重要的作品有《动物狂欢节》《骷髅之舞》《参松与达丽拉》等。其创作技巧纯熟,作品通俗易懂,几乎涉及每个音乐领域,旋律流畅、和声典雅、结构工整、配器华丽、色彩丰富,但某些作品过于追求表面的效果,显得缺乏深度。

开场的交响诗《骷髅之舞》又名《死之舞》,是作曲家四部交响诗中最负盛名的一部。乐曲采用了中世纪末日审判的圣咏《愤怒的日子》的曲调,诡秘又惊艳。一开始,竖琴在弦乐器的伴奏下,准确地拨奏出十二个附点二分音符,宣告墓地的大门打开。突然,独奏小提琴以降低E弦半音的定音奏出三全音程,描写骸骨的碰撞声。接着由长笛奏出急促而惨淡的第一主题,小提琴以下行音阶的形式呈示带有嘲弄且热情的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描绘出深夜墓地寂静和恐怖的气氛。之后,上述的两个主题同时在不同声部中出现,描绘了群魔乱舞的壮观景象。结尾部分,双簧管奏出破晓的雄鸡啼鸣,诸鬼魂竞相逃入各自墓穴,独奏小提琴发出哀婉的叹息,并由管乐为全曲画上圆满的句号。

这首乐曲特别使用木琴来模仿骨头发出的卡嗒卡嗒的声音,这在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也出现过。


2.jpg


第二部作品是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的音乐主题短小精炼、旋律丰富新颖、结构布局统一,并采用古典的和声、丰富的织体、欢快的舞曲节奏,充满了机智诙谐的情趣,反映圣-桑早期创作技巧和风格,也是他全部钢琴乐曲中最为经典的作品。

这部作品由张亮指挥爱乐乐团,钢琴家薛颖佳主奏。美妙又清新、优雅又明朗。

引子部分为钢琴漫长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华彩乐段。乐队进入后,钢琴立即呈现从容不迫而新颖优美的第一主题。简短而抒情性的第二主题出现后,是富有生气的展开部。再现部钢琴被赋予又一段很长的即兴华彩乐段,最终以初次进入乐章的乐队全奏作为这一乐章的结束。第二乐章开始,定音鼓呈现基本主题激越的基本节奏,随后钢琴和小提琴声部先后奏出主部主题,该主题轻松活泼、清新悦耳。第二主题由大管、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同样富于旋律性。随后两个主题交互变化陈述,每一次对比之后再现的第一主题都比之前更加轻盈、活跃,也更加雅致和富有魅力。末乐章钢琴呈现的第一主题采用了塔兰泰拉舞蹈的节奏,旋律轻快、跳跃而有活力。采用了属调性的第二主题也由钢琴奏出,旋律同样饱满有力。第三乐章是整首作品的高潮,乐队和独奏家以极快的速度狂奔,获得了动力,最后在钢琴演奏G小调琶音的旋风中结束。

返场时,薛颖佳加演了一首德彪西的钢琴作品《阿拉伯风格曲》。


微信图片_20210925192517_副本.jpg


下半场的重头戏,是法国作曲家埃尔内斯特·肖松1889年至1890年间创作的《降B大调交响曲》。

1879年肖松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正式学习,深受弗兰克的影响。肖松的作品常常高度半音化,充满色彩丰富的和声、华美的旋律和精巧的配器,并常用循环主题手法。像他的老师弗兰克一样,肖松也只写了一首交响曲,并且同样省却了谐谑曲乐章、只有三个乐章。旋律丰富且多愁善感,中间的慢乐章还颇有令人荡气回肠的阴郁之美。从和声上讲,它把弗兰克的半音艺术带向了更印象派的方向。整部作品相当凝练,也采用了循环主题的形式,是19世纪末法国交响音乐的里程碑之一。

有乐迷表示,“指挥家张亮对于各乐句织体语言的把握以及颇具戏剧性的速度变化的处理,大都做了考量,在丰富的调性变化中保持着音色的平衡。第一乐章开头由单簧管与中提琴主奏的缓慢引子之感伤,延至圆号与大管吹出的欢愉气氛,皆具有说服力。张亮的提示简洁明确,不强化戏剧对比,不刻意煽情,而是大体理性严谨地调度着不同声部的走步。第二乐章隐隐透出几分印象派的色彩。末乐章调性变化频繁,丰满的音响在张亮的充分调动下色彩浓艳、表现力强烈,刚健的旋律动机振奋着人们的感官。“

乐章的结尾耐人寻味,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以放宽节奏的形式重现,徐缓而动人,直至音响在邈远中趋于静谧,依然值得回味。

技术支持: 宜春龙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