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新梦·十四——“复兴之光”管弦乐、声乐原创作品音乐会》5月7日晚在上海音乐厅拉开帷幕。
“海上新梦”是上海音乐家协会创办于2007年的原创音乐品牌,今年是第十四届。作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展示优秀原创音乐作品的主推平台,历届“海上新梦”已成功演出各类新作近200首,为繁荣上海乃至全国音乐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的“海上新梦”定位为原创中小型管弦乐、声乐作品音乐会,秉承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力推新人新作的传统,创作并遴选了一批兼具中国文化特征、精神内涵、时代印记与艺术高度的音乐作品。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主任周湘林接受采访时说,今年的“海上新梦”来之不易,由于疫情原因,去年的“海上新梦”未圆,所以今晚在“上海之春”舞台上演的作品,其实历经两年的遴选和等待。这些作品是从全国近200部应征作品中评选出来,整个评选过程作者都是匿名的,结果出来后,才发现作者分布无论是地域还是年龄上,都呈现了丰富的跨度。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家协会和上海爱乐乐团共同主办,以“复兴之光”为主题,由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张亮执棒。音乐会作品均为世界首演,作曲家以青年新人为主,平均年龄为36岁,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吉林的青年创作骨干和留学生。作品力求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的美好前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发展进步的优秀传统及悠久的民族血脉和文化基因;力求彰显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人民情怀,以小见大地展现时代变迁下的辉煌成就和内心情感。
本场音乐会的作品内容十分丰富,器乐作品包括:管弦乐作品《鸽子》《沧澜迹响》《广场节日》《峭拨》《沪上烟云》、钢琴与交响乐队作品《兴之舞》、小提琴与交响乐队作品《水之狂想》等;声乐作品包括:女声合唱与钢琴《诗两首》、混声合唱与钢琴《季候》、女高音独唱、混声合唱与交响乐队《中国故事》等。
音乐会由上海爱乐乐团倾情演出,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张亮指挥,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张润崯、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宋倩等加盟演出。本场音乐会是中国当代青年音乐家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海上新梦”原创音乐平台上的一次重要合作和亮相,是当前我国青年音乐创作整体水平的一次重要展示,同时也为广大上海市民和音乐爱好者带来一场独具时代精神的视听盛宴。
担任本次音乐会指挥的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张亮在演出前对记者说,他刚接手这些作品时并不知道作者来自哪里,但是直觉告诉他,这些作品来自全国,而且年龄上层次也比较丰富,有的可能还有国外留学背景,其中不少作品对现代音乐作了探索和实验,而且各有各的想法。也正因为作者来自天南海北,所以他们没有一个固有的程式、套路或风格,放在一起就会显得丰富多彩。“大家不要把当代音乐看得多么可怕,细听其中一些内容,你会发现很有想法、很有意思。”演出前,张亮对记者说,当晚的音乐作品风格多样,没有统一的程式,没有熟悉的套路,“很多作品值得一排!有些作品虽然是当代新作,但排起来很顺,衡量当代作品写得好不好,就看演起来顺不顺,如果顺,观众也能听得下去。”可以这么说,一个作品,特别是现当代作品,演奏是第一枚试金石,如果演奏起来“顺”,观众的接受程度也会比较高。“演奏当代音乐有时候听的是整体效果,所以不要纠结于具体的音高、节奏。”张亮这样总结演出经验,“当代音乐经常有很多技术性的内容,比如一大片快速音符,如果抓着细节好好去练,一个人可能练出来,但一群人很难,所以我们更注重于音响效果。”同时,他表示,传统作品的节奏会比较明确,然而当代作品的节奏往往变化多端,没有作品是一个拍子到底的,一直在变化,“节奏太复杂了,各式各样的拍子,指挥脑子要非常清楚,一糊涂就麻烦了。”
当晚的音乐会全是新作,会是巨大挑战吗?张亮笑说,“还不算。我们曾经演过15首新作品,当然,演奏者会非常辛苦,他们要长时间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张亮说,爱乐乐团每年会演奏很多新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演奏当代音乐,比如作品中有的地方它就是一个纯粹的音响效果,必须重注它的整体效果,就不能过分纠结于具体音高节奏。
另外这类音乐的节奏大多非常复杂,这也是现代音乐的一种创作技法,一首曲子可能节奏一直在变,演奏员如果节奏感不好的话,困难就会很大,当然这对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