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Features
|
张亮指挥《听见中国Ⅲ·2017上海》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交响作品音乐会在上交音乐厅隆重上演时间:2017-11-12 “Hearing China” is an international platform providing fascilities for composers to understand Chinese music culture. 昨晚(11/12),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及其作曲高峰团队承办的《听见中国Ⅲ·2017上海》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交响作品音乐会在上交音乐厅隆重上演,本场音乐会由上海爱乐乐团演绎,著名指挥家张亮执棒。 《听见中国Ⅲ·2017上海》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及其作曲高峰团队承办的,根据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大家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曲调改编,并以交响乐的形式演奏的大型交响音乐会。 该项目总监叶国辉教授说:“听见中国”项目的最大特色在于,让世界名校的青年作曲家谱写中国!“音乐无需翻译。音乐会中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创新,展示我们中国音乐的国际‘话语权’。” 项目邀请世界名校的青年作曲家,对中国民歌、戏曲等元素进行改编创作,并以交响音乐会的形式呈现。这种跨文化的深度交融,让国内外年轻的作曲家感知中国文化、爱上中国文化,并实质性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的传播效应与合作水平。“听见中国”项目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扩大,并策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文化战略,以一种创新型的传播方式让世界听见中国。 音乐创作的核心内涵的一部分,是作曲家心灵感应和内心听觉的详实记录。聆听得越真,感受得越深,创作得越诚。昨晚的作品,由中国著名青年指挥家、钢琴家、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张亮执棒,上海爱乐乐团倾情演绎,也让更多的人听见中国,感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之美。 以色列作曲家Nadav的江南丝竹《欢乐歌》通过使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和加强乐器的弹奏密度来表达,无尽的旋律在飞翔,与作曲者自己的音乐世界互动。上音作曲系教授蒋骁然的民歌《东夷青州唱沂蒙》 - 为管弦乐队而作(2017)分为I红日青州,II影像记忆,III岱崮之歌,IV回声,四个部分。以沂蒙山所代表的东夷文化为灵感,结合地方戏曲、民歌等素材,用交响化语言描绘秀丽的沂蒙风情。作品表达了对久远华夏文明的敬仰和遐思,将历史的回顾升华为对传承的思索及对未来的无限畅想。澳大利亚作曲家Eli的豫剧《花木兰》选段 - 琵琶,整部作品从始至终贯穿在咏叹调的棱镜下,各个片段相互分离,相互叠加,构成高潮,形成一个闪烁与和谐的组合。罗马尼亚作曲家Sebastian Androne的民歌《蓝花花》 - 二胡,通过音乐来表达一种音乐的肖像,对内心撕裂的解读,极度令人悲痛,使人崩溃绝望,又恰恰意味着一种新的重生。 上音作曲系讲师居文沛的原创水墨音韵《九天玄鸟》 - 横箫与管弦乐队,横萧以昆曲行腔的缠绵婉转、柔漫悠远之美,与管弦乐队音色的流光溢彩交织出玄鸟于九天悠游 ,昆仑天宇,织霞布云 ,象耕鸟耘 ,万物更新。俄罗斯作曲家Dmitry的民歌《龙船调》 - 琵琶与管弦乐队,是中国民间歌曲《龙船调》的一个变型,由三部分组成,分别阐释了三个不同的音乐人物和节奏。在中国民歌《龙船调》的基础上,使用三个不同的音乐主人公来传达不同的复杂情绪。加拿大籍华人作曲家Roydon Tse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笙和管弦乐队的单乐章协奏曲,以传统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基础。这部作品从原民间曲调的旋律出发,表达了对黎明之时绚烂壮丽景色的内心感受。上音作曲讲师吴冠青的民歌《姑苏景.五月》是为古筝、男中音及弦乐团而创作。作品抽象地提取了该民歌的主要音程关系特质,通过韵律及音量的层层递增,再现龙船会人声沸腾的场景。 八部不同风格的作品,经作曲者与指挥家张亮及上海爱乐乐团的不断沟通和排练,最终于昨晚在上交音乐厅完美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