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Features
|
10000小时,他用旋律打动世界时间:2018-12-20 时间就是一部没有休止符的永恒乐章, 这中间既有高亢激昂,也有低吟婉转, 我们每个人被推动着不断向前 , 去演奏属于自己的人生曲目。 一万小时,一个庞大的数字,不知让多少人望而却步; 一万小时,一个渺小的数字,不知有多少人在日转星移间将自身磨砺。 我们常说,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需要数年的时间; 那么,从一个稚气未脱的热爱音乐的孩子,到世界一流的青年指挥家,又需要多长的时间? 他5岁学习钢琴,16岁正式开始学指挥,29岁他以指挥身份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 这中间,他付出了多少个一万小时? 他就是张亮,出生于1979年, 他的头衔包括且不限于: 中国著名旅奥青年指挥家、钢琴家; 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会理事; 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上海市文联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 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第八届上海“文化新人”称号获得者; 上海静安区“杰出人才”; ... 一万小时定律 他成为了自己 人生的指挥家 张亮的履历是非常光辉灿烂的—— 5岁学习钢琴,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主修钢琴,作曲专业,并创作有大量钢琴*乐作品。 1998年以指挥、钢琴双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取著名的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大学,师从著名指挥家Uros Lajovic教授,钢琴大师David Lively和J.G.Jiracek教授。 2008年起担任上海爱乐乐团常任指挥,2009年起担任上海交响乐团驻团指挥,2010年至今任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唯一担任过三大乐团指挥的人)。 他的指挥,音乐严谨细腻,风格纯正,技巧精确,对于德奥作品的阐释尤其令人称道。 张亮认为他每天做的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反复练习加上生活观察,在一遍遍的重复演绎中获得点滴的提升。 是的,他说的这种状态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如果有超过一万小时的时间用在上面,带来的质变是非同凡响的。 一万小时定律 他对优秀作品有了新的定义 坊间有故事,说张亮曾经带着上海交响乐团排练莫扎特的长笛协奏曲,他的诠释颠覆了先前国内多数乐团“约定俗成”的那种演奏,当时团员们是质疑的,而张亮作为指挥始终“温和地固持己见”,团员们也只得心里七上八下地遵从了。 直到维也纳爱乐的长笛首席来到上海,和乐队一曲合奏,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这位在古典乐坛浸润了半个世纪的胖老头说了一句“我居然在他乡听到了纯正的莫扎特”,这下大家才都服了。问张亮这样的感悟力是如何练成的,他的答案却是另一个故事——“有一次我路过奥地利萨尔兹堡乡间,忽然看到起伏的山林田野,一派明丽流畅,自成节奏,我对自己说,这不就是一曲天然的《田园交响乐》吗?” 每年的夏天,他都会和家人一起度假,在海边、山林、苍茫大地间放空自己。艺术的美妙之处,也在于帮助你更能感知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 超过一万小时对艺术的自我探索,最终呈现在面向世人的作品中,所有的积累和沉淀,在一个瞬间集中爆发,人生的过往和此刻的成就完美融合。 从每周站三个小时排队买一张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的站票,到回国担任助理指挥,到常任指挥,到29岁重回维也纳金色大厅以指挥身份参加演出,现在已是上海爱乐乐团历史上最年轻的副团长,这种别人可能需要用几十年努力才能到达的远方,张亮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完成了。 下一个一万小时,乃至下一个十年,他又能达到怎样的高度,他的成就会有多大突破,他的人生什么新的际遇? 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生活需要善意执念,我们才能去听从内心的声音。 精工需要时间打磨,才够成就感动世人的杰作。 一万小时定律,是对时间的坚持,也是对匠心的定义。匠人精神的背后往往隐含着专注、执意和对完美的追求。时间筛选出的时代骄傲,会因时间沉淀而愈加经典。 |